廊坊市食品工程學校 校園凈化、美化建設實施方案
我校校園凈化、美化工作,自然、人文景觀和諧統一建設工作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和《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開展第十一批河北省綠色校園創建活動的通知》精神、廊坊市教育局【2020】105號通知精神,按照《廊坊市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內容,以及為嚴格落實學校凈化、美化工作,自然、人文景觀和諧統一的總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凈化、美化工作,自然、人文景觀和諧統一是“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環境育人”方針的具體舉措,有助于凈化校園環境,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校品位。本年度我們要把此項工作作為學校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
二、組織機構
組 長:劉振海
副組長:龔瑞橋、孫新花、楊 毅、夏宇
成 員:宗淑花、王丕玉、彭樹清、王詠麗
三、主要工作
1、校園內有生態文明教育宣傳欄、宣傳標語,手抄環境報等。圖書室、閱覽室有環境保護宣傳內容的圖書。利用校園網和新媒體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宣傳。
2、積極組織教師外出參加生態環境教學交流和培訓學習活動。校內組織教師開展生態環境教育交流學習。
3、落實教育部《環境教育專題教育大綱》和《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有生態環境保護內容。各學科有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計劃、教案等,滲透內容正確,結合實際。開設有生態文明教育的選修課,有讀本或音像資料等。
4、成立各種環?;顒有〗M,并配有輔導教師,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生態環境考察,收集信息、整理資料,對周邊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調查、監督,了解其原因,提出解決辦法。每學期團隊、班會有1-2次專題環境教育。每學期在各級環境教育基地,環保設施開放單位開展1-2次實踐活動。
5、在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環境日、生物多樣性日等時間節點開展全校性專題教育宣傳活動,每學期開學時,開展“無型開學季”宣傳活動,有活動方案、活動過程記錄(文字、照片、視頻、新聞報道等)和活動總結。
6、有生態文明教育等綜合性教研組織,能定期開展有關教研活動,或中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綜合實踐活動七科主渠道學科有專題性教研活動。
7、中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綜合實踐活動七科教師環境保護知識、意識程度的測試。(平均85分以上5分,每低5分口2分)。學生環境保護知識、意識程度的測試。(平均85分以上5分,每低5分口2分)。
8、學生在校內無吸煙、無亂丟、亂吐,亂寫亂畫行為,不高聲喧嘩。師生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要求投放垃圾。不用或少用對環境有污染和不利的商品,不使用有問題的塑料書皮,盡量使用再生紙。師生參加市、縣(區)、街道社區的環保綠色活動,向家庭成員和居民宣傳環保知識,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環境,調查、監督社區污染并有一定的效果。嚴格落實實驗室管理規定,定期收集和處理有毒有害廢液和固體廢棄物,處理工作實施“分類收集、定點存放、專人管理、集中處理”的工作原則。
9、積極打造節能環保綠色校園,采用節能、節水、環保、再生等綠色產品,師生共同參與,明顯減少浪費,不剩菜、不剩飯,落實光盤行動。節約學校財政開支。教師在評定年限內獲市級以上生態文明教育獎項或在市級以上專業刊物上發表教學經驗、教案、論文等。學生在評定年限內參加各類以環保為主題的活動中,獲國家級獎項每人次加2分,獲省級獎項每2人次加1分,獲市級獎項每4人次加1分,滿分4分,加滿為止。
10、校園內可綠化的地方均能得到綠化,并標有保護花草綠地指示牌,無折枝毀木現象。
11、校園、教室、宿舍干凈整潔,廁所無旱廁,干凈無臭味,衛生無死角。
12、學校自身產生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如:垃圾分類投放,統一處理,校園施工工地、煤堆等易揚塵場所有防治措施等。
廊坊市食品工程學校
2020年10月